前言
这一期的话题比较开放,起因是小墨邀请我参与讨论了一个主题为“数据库考证到底有用么?国产兴起时代DBA如何构建真实竞争力”的话题,赶巧最近也与一些候选人有过交流,因此也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 (以下内容为笔者一家之词)。
有用吗
首先考证有用吗?那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观点是,考证必要,但不等于全部。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数据库认证确实能起到一种“敲门砖”的作用,很多岗位都要求持证上岗,一些第三方服务公司也会有这类需求,一些项目招投标时也有类似硬性要求,比如有 PGCM、OCP 证书等等,没有证书相当于大门都给你焊死了。其次,对于企业而言,这类认证是判断候选人是否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参考标准,尤其是在初筛简历和面试阶段,当你的履历没有特别的亮点时,数据库证书是有一定的加分的。如果你是 HR,现在有两位候选人同时应聘,一位有数据库大师的认证,一位没有,相信基本都会选择前者,在确定的收益面前,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落袋为安,毕竟哪有那么多的“千里马”让你来识别,证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试错成本。另外,在许多大中型企业的招聘中,持有知名厂商认证往往被视为专业能力的证明,早期老牌数据库的证书其含金量是十足的,拥有 OCM 等证书就像有了通关文牒一般。其次,对于很多新手小白来说,假如现在要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数据库,考证无疑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通过培训系统性地梳理知识脉络,比自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零散化学习肯定要高效地多。
说完了积极的一面,我们再来聊聊消极的一面,培训考试一般短则两三天,多则一周,时间就那么几天,并且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数据库向上承载业务,向下联接硬件,涉及方方面面,哪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通过若干天的培训就能成为一名“大师”吗?那自然不可能,至少我认为不可能。并且在实践中,我们遇到的问题会复杂得多,各种牛鬼蛇神,没有经过实际项目锻炼的“考证达人”在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时便会显得捉襟见肘、无所适从,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再好的理论不能落地,也只是蜃楼一般。另外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培训生态的乱与糟,有些培训机构为了”通过率”,量产所谓的”大师”,于是乎成绩喜人,进一步吸金,即“花钱买证”。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提供考证上的支持,提供报销,以 PostgreSQL 的中级培训为例,价格也达到了 3~4 K 左右,更不用说其他上万的考证了,自费属实属于一笔不小的开销。
今天也在群里问了这个问题,有一些群友的回答还是十分中肯的:
群友甲:我觉得也得看个人,如果我的简历 + 实力已经足够出彩,能让我获得这次面试机会,那我去考证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不会很高,除非给报销;反之我就会去拼命考证
群友乙:在我看来,我这么多证书,可以分为几类:
- 公司要求,存粹为了拿证而拿证,属于被迫考,应付来着,例子:略
- 短期内有实在好处的,比如软考,可以报销,可以抵税,还能人才入户,要努力考
- 职业发展需要,可以帮我节省时间的,梳理知识体系,要拼命考,比如 OCM,PGCE
因此,回到我最开始的结论,考证必要,但不等于全部,最近也与一些“大师”候选人聊过,结果都差强人意,因此考证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去考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学习,了解一门知识,考证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式,我们可以将认证作为基础,实现“干中学”,注重实际项目经验,多元化能力建设,理论 + 实操才是提高技术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如果仅仅为了拿个证, Good Luck to you。
那么最后,你对考证是什么想法和态度呢?欢迎留言区留言。